爱赢体育官方下载永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生态环境绝佳。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行情看好,各地茶商积极投入茶叶生产,兴建基地、建设厂房,茶叶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2015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0.04万亩,产茶2925吨,实现产值4.6亿元。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和市级龙头企业各3家,企业直控基地面积达5.5万亩,加工厂房总面积6.07万m
,有生产加工线吨。产品主要销往两广、江浙、北京、上海等地。茶叶产业已成为永州经济作物中重要特色产业之一。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品牌不断增加,内部竞争日趋加剧,如何进一步整合全市茶叶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当前和今后我市茶业工作的努力方向。
全市现有茶叶品牌14个,其中通过有机认证、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品牌3个,分别是“江华苦茶”、“百叠岭”、“自然韵”。特别是江华苦茶已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总体来看,茶叶品牌建设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市县两级不断加大茶业政策扶持力度,为品牌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底,出台了《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茶叶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强化标准管理、严格品牌管理保护、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为着力点,推动‘永州有机茶’品牌整合各项工作。力争分茶类重点打造4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茶叶品牌。”2015年,市财政设立市级茶叶发展专项资金160万元,全部用于支持市内规模较大的茶叶基地和贡献较大的茶业龙头企业。其中50%用于支持茶叶加工和品牌建设。另外,部分县区财政也对茶叶品牌大力扶持。如蓝山县出台了《蓝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对当年获得国家、省级知名品牌农产品称号的,每个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和5万元”。通过以上扶持,全市现有茶叶品牌14个,较2012年的6个,增加8个,增幅133%。
市农业委员会多次组织各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加各地农博会、茶博会、展销会。2014年,组织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江华九龙井茶业有限公司先后参加了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类展销会,并获得多项金奖。2015年“永品入沪”项目正式启动,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峰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永州浯峰茶业有限公司、双牌绿香源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应邀参加了推介活动,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军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以永州农业信息网为平台,在名优特产栏目重点宣传了塔山婆婆、江华苦茶等几个本地特色茶叶品牌。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全市茶叶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创建湖南省著名商标一个(塔山婆婆),湖南省名牌产品两个(自然韵、百叠岭),江华苦茶被纳入2013年度和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并已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永州茶叶颇受江浙市场欢迎,2015年更是出口东南亚,实现茶叶创汇零的突破。
为加快茶叶标准化建设步伐,市农业委员会重点突出茶叶标准园建设,以标准园带动基地标准化建设。每年初制定全市标准茶园建设任务,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区,编订《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手册》(茶叶),县区组建工作班子、树立创建标牌、搞好园区建设、建立五项制度(投入品管理制度、生产档案制度、产品检测制度、产品准出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建立记载档案,不断推进茶园生产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茶园11个,其中农业部国家级茶叶标准园2个。县区农技推广人员通过科技下乡、集(圩)日、现场指导等多种途径推广新茶园标准建园技术和低产茶园综合改良配套技术,力促新园标准化建设和老旧茶园标准化改造。通过加强园区标准建设,茶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茶叶基地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1万亩,绿色认证面积4230亩,有机认证面积1.6万亩。认证逐渐成为永州茶叶市场流通的最好名片。
2014年积极筹建永州市茶业协会,希望以协会作为品牌整合发展平台。经过走访调研茶企、召集发起单位、征集参会意愿、提交筹备申请等一系列工作,2014年12月8日永州市茶业协会正式成立,并召开协会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根据章程,协会将主要围绕“促进信息交流、市场调查研究、统一茶叶品牌、严格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工作。2015年,协会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信息共享,科学分析市场走向,提出“生产高端有机茶叶”的发展理念。今年,协会拟建设一个茶叶网站、一个实体展示窗口、组织会员抱团参加展会、搭建销售平台,进一步加快茶叶品牌整合步伐。
全市现有茶叶品牌14个,但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14个茶叶品牌中,以“江华苦茶”涉及面积最广(2.25万亩),产品产量最多(1500吨),茶文化历史最悠久,但产值较小(0.23亿元),市场影响力较弱,且近年来该县茶农发展安吉白茶热情较高,江华苦茶开发遇冷。“自然韵”加工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最大,年实现产值最多(近2亿元),但在区域范围内涉及面积较小(约1万亩),产品原料相对缺乏,本地市场占有率较低。“百叠岭”园区建设标准化程度最高,茶旅融合发展优势最突出,但在茶文化挖掘、加工工艺扩能创新、大众茶市场发展上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以上三个目前影响力较大的品牌,都不能代表永州茶叶品牌形象,很难成为我市区域公用品牌。
永州茶叶品牌虽然在各类展销会、农博会、茶博会中获得金奖,部分品牌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但总体来看,市场知名度较低,没有一个品牌获全国驰名商标,没有一个品牌如“云南普洱”、“武夷大红袍”、“君山银针”、“安化黑茶”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公布的2015中国茶叶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我市没有一家企业品牌价值进入全国100强。
当前永州茶叶加工大多沿用上世纪90年代老旧设备,装备粗糙、卫生质量落后,缺乏加工流水线,部分企业还在沿用老法(低温长时)提香,程控、数控、机电一体化等技术应用更是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大多茶叶企业仍然沿用经典礼盒包装,单量较大(250g/盒),很难体现自身特色(如文化、品质),不便携带,缺乏针对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包装设计。
营销的根本在于适应不同销售目标群体的需求,当前永州茶叶的销售目标群体仍然集中在老人、富人、闲人上,对于年轻人、平民、职业工作者鲜少关注,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产品。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决定茶叶质量的关键在于种植加工全流程标准化。为此,需要在进一步加大种植标准化力度的同时,加快加工工艺标准化步伐。
,对已建的标准园进一步完善设施、台账,加强后续标准化管理,对于未创建标准园的规模化基地,应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要求,在园区规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功能分区布局、检测加工配套、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发力,确保建一批、成一批;加大《永州市新建茶园技术规程》、《低产老茶园改造配套技术》宣传推广力度,让种植标准化有据可依,促进茶叶标准种植技术推广。
牵涉主体较多,利益关系复杂,应以市茶业协会为主导,通过邀请座谈、交流学习、借鉴名茶、取长补短,充分考虑本市实际,分茶类制定一整套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明确各流程时间、温度、强度等控制参数,使加工简单化、统一化。
建议以市茶业协会为主体,在市中心城区建设一个功能配套齐全,集品茶、茶具、爱赢体育官方下载茶生活于一体的永州茶叶展示馆,带动辐射周边,形成产地区域性市场;各产茶县区可在市场建设、爱赢体育官方下载房地产发展上综合考虑建设茶叶交易市场、茶品鉴商业街。积极实施永州茶叶走出去战略,在组织域内茶叶龙头企业抱团参展的同时,鼓励在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设立品牌茶销售连锁店、专营店、生活馆,进驻大型连锁超市等,提升永州茶叶的市场占有率。
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契机,健全农村物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市级茶叶信息交流平台,与中国茶叶商贸网等国家、省级茶叶信息综合网站对接,加强宣传推介,及时公布产销信息,构筑虚拟市场。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开办淘宝网店、微店,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形成虚拟市场网络,促进产品销售,提高市场影响力。
鼓励企业引进现代化茶叶生产流水线,实现茶叶加工自动化、数控化、程控化,提高企业加工产能;支持茶叶企业科技创新,重点扶持有实力的茶叶企业建设国家级高标准茶叶检测中心,积极扶持茶叶企业进行茶叶生产工艺自主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开发生产袋泡茶、药茶、保健茶及饮料茶,使茶叶向精深加工方向延伸,使产品多元化,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深入挖掘永州茶叶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品质绝佳等资源优势,在茶叶包装、品牌营销中融入地方特色,讲述品牌故事,使消费者对永州茶叶产品的地缘资源、文化资源、历史渊源等体现的象征性内涵更感兴趣,使茶产品成为某种意义、价值的象征,为永州茶叶品牌注入活力。
主办单位:永州市农业农村局地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逸云路10号